服务热线 15110379147
钢结构展厅基础施工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,从前期准备到施工过程及后续养护,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,具体如下:
施工前准备
地质勘查:要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查,包括土层分布、土壤承载力、地下水位等,以此确定基础形式和埋深,为后续施工提供准确依据。比如在软土地基上,可能需要采用桩基础来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。
图纸审核:组织专业人员对基础施工图纸进行仔细审核,检查图纸是否完整、准确,有无矛盾或不符合规范之处。对复杂部位或关键节点,要提前做好技术交底,确保施工人员理解设计意图。
材料检验:对基础施工所需的原材料,如水泥、钢筋、砂石等,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。检查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,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送检,保证材料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,防止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中。
场地清理:清除施工场地内的障碍物、杂物和表层腐殖土等,确保场地平整,为后续施工创造良好条件。同时,做好场地的排水措施,防止雨水或地下水积聚影响施工。
施工过程控制
基坑开挖
边坡支护:根据基坑深度、地质条件等因素,合理确定边坡坡度,并采取有效的边坡支护措施,如土钉墙、锚杆支护等,防止边坡坍塌,保证施工安全。
开挖深度控制:严格控制基坑开挖深度,避免超挖或欠挖。在接近设计标高时,应采用人工开挖进行精平,确保基底土不受扰动。
地下水处理:若地下水位较高,需采取降水措施,如设置井点降水或集水坑排水,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底以下一定距离,保证基坑在干燥状态下施工。
钢筋工程
钢筋加工:钢筋的加工尺寸、形状应符合设计要求,加工过程中要注意钢筋的弯钩角度、长度等参数。如抗震结构中的钢筋弯钩,需满足特定的角度和长度要求。
钢筋绑扎与连接:钢筋的绑扎要牢固,间距均匀,保证钢筋位置准确。钢筋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,如采用焊接连接时,要保证焊接质量,焊缝饱满、无夹渣等缺陷;采用机械连接时,要确保连接套筒的质量和连接强度。
钢筋保护层:设置足够数量和强度的钢筋保护层垫块,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,防止钢筋锈蚀,确保结构耐久性。
模板工程
模板安装: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、刚度和稳定性,安装要牢固、平整,拼缝严密,防止漏浆。模板的支撑系统要合理布置,确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发生变形、移位。
模板拆除: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的时间和顺序进行模板拆除,避免过早拆除导致混凝土结构受损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基础,还需考虑混凝土的内外温差,确定合适的拆模时间,防止出现温度裂缝。
混凝土工程
混凝土配合比:根据设计强度等级和施工要求,由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。施工中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配料,控制好水泥、砂石、水等材料的用量,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。
混凝土浇筑:采用合适的浇筑方法和顺序,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,避免出现蜂窝、麻面等质量缺陷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基础,要采取分层浇筑、振捣等措施,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温度,防止出现裂缝。
混凝土振捣:振捣要密实均匀,避免漏振或过振。振捣棒插入深度和间距要合适,确保混凝土内部的气泡充分排出,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。
施工后养护与监测
混凝土养护:混凝土浇筑完成后,应及时进行养护,可采用覆盖塑料薄膜、草帘等保湿材料,或涂刷养护剂等方式,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,养护时间应符合规范要求,一般不少于 7 天,对于抗渗混凝土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,养护时间应不少于 14 天。
基础监测:在基础施工完成后,应进行基础沉降观测等监测工作。设置观测点,定期进行观测,记录基础的沉降数据,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。在钢结构安装过程中及使用初期,也要持续进行监测,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结构安全。